前台橡董事長黃育徵 台灣處理廢棄物 還是第三世界心態

          為何食品會不安全?有可能在農產品生產階段就已被汙染,農業汙染有些來自業者內部,例如施打抗生素、使用化肥,有些則來自外部,例如鄰近工業區汙染等,從源頭做好管理,才能創造一個安全環境。 

        去年爆發一連串食品安全事件,但其實是推動改革最好時機。我是石化業出身,台灣地狹人稠,農業區與工業區比鄰狀況比比皆是,為了讓農業永續發展,台灣工業一定要走向零廢棄。 

        一個國家文明與否,從該國如何處理廢棄物就可以看出,台灣在廢棄物處理上,還停留在第三世界國家心態,只是消極地符合環保法規,企業主缺乏社會責任感,用暗管把廢棄物排出去。 

        工業革命以前,大自然裡面沒有廢棄物,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回收再利用,零廢棄的概念在北歐執行很徹底。傳統經濟是直線式的,從生產到消費,每一個環節都會產生廢棄物;零廢棄經濟是循環式的,從產業共生角度,甲公司產品可能是乙公司的廢棄物。 

        台灣有160幾個工業區,每個工業區都有小型廢水處理場,但政府在工業廢棄物管理上,仍停留在單一企業,不是從整體產業規劃,台灣處理廢棄物的概念,仍然不脫去化思維,然而,去化是資源浪費。 

        很多石化、鋼鐵業廢棄物,經過處理後可以變成有價的商品,問題是,台灣廢棄物處理產業,長期被地方勢力把持,很多都已泛政治化。 

        事業廢棄物被回收業者不當掩埋,汙染鄰近農地,從官方到民間都心知肚明,但因為擔心擋人財路,只能縱容業者非法傾倒。面對廢棄物處理產業盤根錯節的現況,認為已無法改變,心態上也是一種腐敗。 

        面對這種黑箱文化,解決問題要從提倡資訊揭露開始,以台灣養殖業的廢棄物蚵殼為例,除了極少數被用來製成裝置藝術外,其他多半堆放在路邊,但反觀紐西蘭,蚵殼再利用可製成鈣片。 

        建議政府設計一個事業廢棄物資訊揭露網站,由廠商定期公布,政府再據此,進行廢棄物總盤點,哪些廢棄物可以被使用,哪些需要引進國外技術處理,訂定出整體配套政策,民間企業也會從中找到商機。 

        (本文由黃育徵口述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gohj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